找到相关内容1645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观心说

    关于观心说  人们平时的心念,都是终日往外奔驰,活跃好动,难以定下来,连睡觉时都会做梦而外驰;从不一念回光来返观自心,以致于迷妄执著,无法安定,受苦无量!只有专精地返观内照,才能逐步消除积妄,启发真性。诸大乘经典处处不离般若,正是处处不离观照,所以观与不观,实是迷悟、苦乐的重要关键。  《大乘心地观经》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涅磐经》说:”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佛法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2261441.html
  • 关于“随缘”

    关于“随缘”  慧静法师  我很喜欢星云法师的一篇文章,名字是《一切都是当然的》,文章中法师从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喜悲荣辱的修证历程,体悟出了从非当然到当然的坚固信念,并以其得出的真识警示世人:做一个真正的人,要经得起四面吹来的八风,将一切的横逆都视为是当然的……  如果要人把世间加被于身的喜乐视为当然并不为难事,然而要做到把一切打击、失败、屈辱、困苦都视为当然,却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心里总会这样的想...

    慧静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0366286.html
  • 关于因明的宗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在推进人类思维发展的不同重要性、不同贡献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  陈孟麟在《墨辩逻辑学的特点及其历史命运》中说:“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墨辩》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以及因明相贯通的研究成果...因明的方式彻底论证‘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他们成功论证的,只是‘唯有表象’。  祁顺来在《试谈量学中的因明成分》中说:“《心明论》藏文原文为blorig,意为‘关于识的学说’,是一部探究意识及思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1638583.html
  • 关于佛历纪年

    关于佛历纪年  传 印  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教由释迦牟尼佛创始。所以了解佛教时,首先便得从释迦佛开始。而当了解释迦佛这一历史人物时,首先是其生平。生卒年代问题,关系着对佛教的如实了解和祛疑起信的重大...法显传》、沙门法上《答高丽国问》、《像正记》、后(北)周沙门释道安用罗什《年纪》及《石柱铭》、《众圣点记》等当时已经出现的佛诞年代诸说互异的情况。可见,关于佛历纪年之异说,自汉魏以来,就已经出现。不过,...

    传 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0764743.html
  • 关于人生七苦

    关于人生七苦      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字不过十三,然脱此诸苦需多少年?天龙八部中玄苦大师 纵是玄苦大师,是否又彻底解脱七苦了呢?临死之际“脸上又是惊骇、又是痛苦、又混 和着深深的怜悯和惋惜之意”,这般表情又为哪般?遍观天龙 八部芸芸众生不乏豪杰,却更恩怨纠缠,几乎无一人尽脱诸苦, 可谓深得七苦之真谛。可见解脱七苦之难。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948403.html
  • 关于阿底瑜伽

    关于阿底瑜伽 作者:Gyal-mTso Dun-dzub   直指本面无碍当下无造作,  自心不离原始法身始自知,  如水凝冰内执外着即轮回,  直然放下超越意度即自性。  深广海水映现日月无损益,  内外显现游舞其中自无碍,  明性不灭自然观察中安住,  妄念云雾消融无执晴空里。  光明大圆满即智慧上师心,  见溶解处直观显现即解脱,  无始佛陀稳坐希奇轮回里,  不离觉性解系均无在汝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950653.html
  • 关于苦的诠释

      关于苦的诠释 (灵山居士)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佛教有兴趣,假如你和他们谈一些佛教,他们不会在你面前睡着或者突然告诉你:我忘了我还有件事没办。   不过他们往往对于佛教的一些说法感到难以理解,例如当我说到佛教认为一切皆苦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样的想法过于极端,他们很不容易让自己相信所有的情绪都是苦的。他们认为生活中还是有些非痛苦的情绪存在。   当然他们不否认...

    灵山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1154314.html
  • 关于中国佛教造像

    关于中国佛教造像  一、佛教寺院的布局  佛教寺院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有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称作山门殿。一进三门殿,就见到两旁各塑有一座手持金刚杵的夜叉神。这对夜叉就是著名的哼哈二将,担负着佛国护法守卫大门的重任。  山门殿内的第一重殿叫天王殿,殿中间供奉未来佛弥勒,这位几十亿年后才会从兜率天采统领我们的佛国未来君主已经提前上岗在享受人间的供奉了。天王殿的两侧供的是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2661097.html
  • 关于佛教僧伽教育

    关于佛教僧伽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宋立道研究员    问题的发端   说到佛教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以佛教僧伽为对象,培养佛教僧才的教育。它实际是佛教僧伽内部的教育:...,作为等于在家的佛教信徒,施以普通谋生活常识及信徒常识的教育。把他淘汰出住持僧宝以外去,使可开山锄地,或作工、经商等,获受国民通常待遇,而不在住持佛教的僧宝数内。”   关于积极的方法,...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666875.html
  • 关于智慧的觉醒

    关于智慧的觉醒 修道不是某种制造宁静的努力,也不拘于任何固定的形式,它是不需要什么先决条件的。一般人对修道都有某种形式的误解,以为一定要使自己的脑子静下来,要一念不生,这种观念会妨碍他进入修道的世界。每一个人的脑子都在动,不光是教授们在不停地思考,就是一般的清洁工人,他的脑子也没有停过。如果我们要去强求那个宁静,让脑子停下来,恐怕所有的人都会对修道敬而远之。 就人的现状而言,脑子在不停...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576494.html